4月16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一则会议公告消息引发关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对汽车生产企业在智驾功能、宣传、告知等方面提出更严格要求。今年以来,智驾正在更多价格段车型上普及,但因智驾导致的事故却频发春安配资,这次会议被认为官方开始释放对智驾监管收紧的信号。
公告中显示春安配资,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今年2月发布的《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并提出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公告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并未透露具体的细节要求。但在此次会议后,汽车行业内开始流传针对智驾监管的一系列具体要求春安配资,主要聚焦“收紧智驾能力的宣传”“规范智驾能力的使用”“严管智驾功能的部署和风险”三大方向。
记者从多位车企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流传的要求细则堪称“史上最严”。具体细则包括:宣传中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智驾”等名词,改为以“智驾等级+辅助驾驶”(例如L2辅助驾驶)进行描述;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突出驾驶员必须有所控制,由人最终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敦促厂商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使用驾驶辅助必须对人脸ID进行识别(所有用户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告知才可以使用驾驶辅助);不再受理不能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例如 “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等。
今年以来,智驾成为汽车市场上的关键词,比亚迪、奇瑞、小鹏、零跑等众多车企打出“智驾平权”口号,在更多价格区间车型标配高阶智驾功能,打响智驾普及战。然而,在行业为之狂欢的另一面,新型智驾事故不时发生,特别是近期导致三名年轻女孩丧生的高速事故,再度引发对于智驾宣传过度、行业过于浮躁、公众认知不足等质疑,成为智驾发展高光之下的阴影。正因如此,尽管目前工信部尚未官宣发布智驾监管的新规和落地时间,但在多位汽车行业内部人士看来,智驾的监管收紧已成为大势所趋。
记者:赵语涵春安配资
益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