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在中国街头司空见惯、售价仅两三千元的电动三轮车“三蹦子”,漂洋过海到美国后身价暴涨至4000美元,却依然让美国消费者趋之若鹜。然而今日云策,随着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45%关税甚至478%的反倾销税今日云策,这款“国民神车”正从美国普通家庭的“省钱神器”变成“天价奢侈品”。这场关税战的背后,究竟扼杀了谁的商机?
从“东方神车”到“断货王”:三蹦子的美国奇幻漂流
三蹦子在美国的走红始于一场意外。2024年初,一位美国博主将中国产的国威牌三蹦子作为礼物送给公公,老爷子开着它载全家兜风、挂彩灯放音乐,甚至扮成圣诞老人送礼物,视频点击量破亿。这款车凭借小巧灵活、载货能力强、价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零头(本土电动三轮车售价高达8万美元)等优势,迅速风靡全美。农场主用它运葡萄,小摊贩当移动摊位,连外卖小哥都靠它谋生。
然而,看似暴利的生意,中国厂商却直言“亏不起”。国内成本2000元的三蹦子,因高额关税和物流层层加码,到美国售价需定在4000美元才能勉强覆盖成本。2024年9月后,美国关税升至145%,反倾销税最高达478%,一辆车关税成本可能超过1.2万美元。经销商苦笑:“每卖一辆,等于白送美国政府半辆!”
谁在买单?普通人的“生存工具”变成奢侈品
关税战最直接的受害者是美国普通消费者:
中产家庭:主妇珍妮弗曾依赖三蹦子购物接娃今日云策,如今同款车被炒至12万美元,相当于半年工资;小商户:佛罗里达外卖小哥花三个月工资买车,却因配件断供“坏了只能当废铁”;农民:加州葡萄园主约翰因租不起货车,眼看葡萄烂在地里。
社交媒体上,“拯救三蹦子”话题下12万条控诉道出无奈:“关税让中国制造的实惠车变成奢侈品,政客在惩罚我们!”
商机之死:中国厂商“用脚投票”,美国本土产业接不住
面对关税壁垒,中国厂商选择绕道或放弃:
转战墨西哥建厂:利用北美自贸协定曲线入美;进军欧洲市场:西班牙工厂生产的“智能三蹦子”配远程控制、200公里续航,在俄罗斯热销;技术升级:研发氢能源车型,但美国市场因政策风险被暂缓。
讽刺的是,美国本土企业未能填补空缺。印度和欧洲的替代品被吐槽“像玩具车”,而本土电动三轮车价格仍居高不下。这场关税战最终成了“双输”:中国厂商失去市场,美国消费者失去选择权。
结语:挡不住的终是需求
三蹦子的故事揭示了一个荒诞现实:当政策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普通人成为最大牺牲品。正如行业人士所言:“关税能挡住货物今日云策,但挡不住需求。”或许,商机的真正扼杀者并非关税本身,而是对全球化经济逻辑的漠视。
益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